1909年,晚清重臣张之洞病重垂危时,给子孙留下遗嘱:“人总有一死,你们无须悲痛,我为官四十多年,勤奋做事,不谋私利,到死房不增一间,地不加一亩,可以不愧祖宗。望你们勿忘国恩,勿坠家风,必明君子小人之辨,勿争财产,勿入下流。” 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知名变革人士,一生经历堪称波澜壮阔。 他曾在科举会试中名列前茅,以第三名的好成绩喜摘“探花”之名,也借此敲开了迈入政坛的大门。 张之洞的聪明才智和过人胆识,很快令他在一众同僚中脱颖而出。他的目光十分长远,一眼看出了时代的局限性和体制的弊端。当时国际局势动荡,晚清政府的统治力岌岌可危,百姓们也民不聊生。为了改变人民的悲苦现状,心怀天下的张之洞成为了一名积极的变革分子。 他率先对迂腐落后的制度提出了质疑,并大力支持变法维新和洋务运动。当时的维新派先锋康有为、梁启超等人,都与张之洞来往密切,时常交流对未来变革的展望和感想,几人既是前后辈,又堪称革命同僚。 张之洞尽心尽力,只为国家和百姓能走上更强盛、更开放的道路。不过,他虽然与维新变革派来往密切,同时却也坚决支持晚清政府的统治。他多次镇压起义军,只为维护朝堂的稳固。 在经历八国联军侵略北京的战争之后,张之洞开始大力推行新政,并对教育十分上心。他为国奋斗的轨迹遍布每一个领域:工业、铁路、通讯、纺织,每一个能令国家重燃希望的星星之火,都被他加以呵护和点燃。 在对大局重视的同时,民生更是张之洞无比关注的要点。他清正廉洁,对地方的建设和民生的改善都尽足全力,被视为晚清一代廉吏。临终前,由于从未以权谋私,他并未留下太多资产,并嘱咐子孙,务必将廉正贯彻到底。 张之洞的财产都投入到了建设和创新之中,他开办工厂、铺设铁路,投入的资产均为自己所有。这样不但不占用民脂民膏、反而散尽家财的好官,不论放眼哪个时代,都是不多见的。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见仁见智,但他的贡献和成就却容不得忽视。他在近代中国史上大放异彩,以自己的才学和奋斗推动了时代的进步。
1909年,晚清重臣张之洞病重垂危时,给子孙留下遗嘱:“人总有一死,你们无须悲痛
趣叭叭
2025-04-30 14:06:17
0
阅读: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