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4年,汪精卫病逝,陈璧君为他用水泥砌了一座千斤的大墓,葬于南京中山陵。2年之后,墓穴被炸开,人们在里面找到了一具栩栩如生的尸体,但是随葬品中却只有一张三寸长的白纸,白纸上的四个大字是陈璧君亲笔所写。 汪精卫,1883年出生在广东番禺,家里不富裕,但爹是幕僚,逼着他读四书五经。小时候就聪明伶俐,1904年考上官费去日本留学,进了法政大学。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,跟孙中山混,成了革命小能手。1910年,他胆子大到去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,结果没搞成,被抓进牢里,判了个终身监禁。蹲监狱时还挺硬气,写了“引刀成一快,不负少年头”,挺有种。辛亥革命后放出来,名气更大了,帮孙中山起草遗嘱,成了国民党里的红人。 陈璧君,1891年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,家里是做橡胶生意的华侨,有钱得很。她从小读中英文学校,15岁进璧如女校。1907年,孙中山在槟城搞同盟会分会,她跑去凑热闹,认识了来演讲的汪精卫,俩人看对眼了。1910年汪精卫被抓,她在香港忙着救人。1912年他出来后,两人结了婚,一起去法国留学。后来回国,她在上海帮汪精卫干党务,1925年孙中山去世,她还帮宋庆龄照顾遗孀事务,挺能干。 可到了1938年,抗日战争打得正激烈,汪精卫却变了心。他觉得打不过日本,主张和谈,还发了“艳电”支持日本的和平声明。1939年跑去河内,1940年在南京搞了个伪国民政府,自己当主席。陈璧君没拦着,还跟着支持,俩人一块儿当了汉奸。1944年11月10日,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因为老伤复发死了,61岁。陈璧君把他的尸体弄回南京,决定葬在梅花山。 汪精卫死后,陈璧君一心想让他有个安稳的归宿。1944年11月12日,日本军部用飞机把他的遗体运回南京,装在楠木棺材里。她挑了梅花山做墓地,就在中山陵附近,本想花5000万伪币建个大工程,有墓室、祭堂、牌坊啥的,学中山陵的排场。可日本那时候已经快撑不住了,汪伪政权也没钱,工程缩水,最后就弄了个墓室和祭堂。 陈璧君知道汪精卫当汉奸惹了众怒,怕以后有人砸墓,就下了狠心。她让人弄了五吨废铁混进混凝土,浇了个超级结实的墓壳。工人把铁块砸进水泥里,墓壁硬得跟碉堡似的,顶上还盖了块大石板,孤零零立在山坡上。她在墓里放了汪精卫手抄的诗集,纸都黄了,字还清楚;还有一张三寸白纸,上面就写了“魂兮归来”,是她自己写的,估计是想让他魂儿回来吧。这墓修得跟铁桶一样,可见她多想保住汪精卫的尸身。 1944年11月23日,汪伪政府搞了个“安葬大典”,日军盯着,场面冷清得很。南京老百姓谁想去啊,当局还发20块中储券拉人,都没啥用。 1945年8月15日,日本投降,南京光复,汪精卫这汉奸的墓成了过街老鼠。老百姓跑到梅花山下骂街,有人拿锤子砸,水泥愣是纹丝不动。1946年1月21日,国民政府看不下去了,决定炸了它。何应钦指挥,爆破专家带了150公斤炸药,埋在墓周围。一声巨响,山都抖了,墓穴炸得四分五裂。工人扒开碎石头,打开棺材一看,汪精卫的尸体居然保存得跟活人似的,脸皮光滑,穿着一身伪政府官服,戴着礼帽,胸口还盖着青天白日旗。棺材里啥值钱东西都没有,就那本诗集和一张写着“魂兮归来”的白纸。 这尸体为啥没烂?有人猜是日本医院处理过,也有人说是墓封得太严实,反正挺邪乎。那张白纸更邪门,就四个字,啥意思啊?陈璧君到底想干啥?当时人都看傻了,这汉奸死了还能搞出这么大动静。 墓炸了以后,汪精卫的尸体被拉到清凉山火葬场烧了,骨灰撒进长江,啥也没留。墓地被铲平,残渣弄到观梅轩那块儿,祭堂改成办公室用了。陈璧君呢,1945年8月25日被抓,1946年4月江苏高等法院判她无期徒刑。先关在苏州,后来转到上海提篮桥监狱,1959年6月17日病死在牢里,67岁。她费尽心思给汪精卫砌的大墓,最后啥也没保住。 这俩人早年是革命英雄,后来当汉奸,落得这下场也挺唏嘘。汪精卫叛国,帮日本祸害中国,陈璧君还跟着趟浑水,俩人都没啥好名声。墓被炸、尸被烧、骨灰扔江,算是给这段历史画了个句号。
1944年,汪精卫病逝,陈璧君为他用水泥砌了一座千斤的大墓,葬于南京中山陵。2年
卖蠢
2025-04-29 18:51:11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