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敖骂《平凡的世界》又臭又长,为啥我却看得掉眼泪? 李敖说话很犀利,他当年在台北书展上说这书是“懒婆娘的裹脚布——又臭又长”。 他主要挑了三个毛病: 第一、故事太长太啰嗦。他觉得路遥用一百多万字按年份慢慢讲时代变化,像把秦腔硬塞进五线谱里,不够现代。比如,田晓霞牺牲的情节,他觉得像“老母鸡殉道”,太老套。这可能和他喜欢那种碎片化、更“现代”的文学风格有关。 第二、人物不够鲜活。他觉得孙少平偷读《红与黑》、金波对着月亮吼秦腔这些情节,人物像泥巴捏的,不够真实。但很多读者觉得,孙少平在煤矿里坚持读书的细节,恰恰写出了穷孩子心里的挣扎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。 第二、没跟上时代。李敖说这书有“封建残余的味道”,觉得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故事是“斯德哥尔摩综合征”,就是被压迫久了反而依赖压迫者。 但他可能没理解,当年大陆刚改革开放,年轻人真的把知识当成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,这是时代的真实写照。 为啥普通读者喜欢这本书?很多人读完特别有感触,原因其实很简单: 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。书里写的双水村抢水、孙少安办砖厂失败又成功,这些被李敖批评的“封建细节”,其实就是当年农村的真实故事。有读者说:“看这书就像听爷爷奶奶讲他们受过的苦。” 孙少平在工地打工时还坚持读书,田润叶照顾残疾丈夫的情节,李敖觉得太理想化,但很多人说,“我最迷茫的时候,就是看孙少平的故事才挺过来的,让我相信努力有用。” 路遥写的陕北信天游、酒曲这些民俗,李敖觉得“落后”,但读者觉得特别亲切,“能闻到黄土地的烟火气,很有温度”。
李敖骂《平凡的世界》又臭又长,为啥我却看得掉眼泪? 李敖说话很犀利,他当年在台
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
2025-04-29 08:37:40
0
阅读: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