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3日,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。
乘组中有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面孔,他就是陈冬,这也是他第三次走进太空,第二次成为指令长。他曾经先后2次征战太空,成为首位在轨时间超过200天的中国航天员。从神舟十一号到神舟十四号再到神舟二十号任务,陈冬经历了怎样的太空心路历程?他又如何看待这次太空出差?
公开简历显示,陈冬,男,汉族,籍贯河南郑州,河南洛阳出生,硕士学位。1978年12月出生,1997年8月入伍,199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、特级航天员,陆军大校军衔。曾任空军某师某团飞行大队大队长,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。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。2016年10月,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,同年12月,被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、中央军委授予“英雄航天员”荣誉称号,并获“三级航天功勋奖章”。2022年6月,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,2023年3月,被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、中央军委授予“二级航天功勋奖章”。经全面考评,入选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。
谈及此次出征,陈冬表示,第三次执行任务心情仍旧非常激动。一方面,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,能够再次为祖国出征太空,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和幸福。另一方面,也会有更多期待。每一次太空之旅都独一无二,期待通过飞行收获更多经验,收获更多突破。
陈冬:这次任务,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以零失误、零差错的标准完成好本职工作。同时,注重传承,让两位新人能够通过任务尽快成长,也要专注于在狭小密闭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我也会全力以赴、集中精力,带领乘组以更加精深的专业素养,完成既定的全部任务。都说一回生,二回熟,我这是第三次。我们会带着祖国和人民的祝福,带着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,带着对再次进入太空的渴望,带着队友和地面团队的支持,再次去拜访太空之家,向着浩瀚宇宙勇毅前行。
航天员陈冬
对于三次飞天,陈冬总结为,从小试牛刀到身体里有了太空记忆——大展拳脚,再到现在应该是“要求全面提升”。
陈冬:第一次执行任务我觉得应该算是小试牛刀,当时一进入太空进入失重,其实太空还给了我个下马威,身体一下子感觉不是很舒服,但是很快我觉得是梦想治愈了我,太空也很快就接纳了我,也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。第二次就有点像大展拳脚了,因为我身体和血液都有了太空的记忆,告诉我太空已经来过了,太空欢迎你来做客,她是接纳你的,所以就没有这种不舒服的感受。在轨183天也迎来了问天梦天实验舱,空间站在我们手上也完成了三舱T字构型,我们也迎来我们的首次太空会师,所以说第二次就感觉是成就感满满,第三次我对我的要求就是要全面提升。
陈冬在开展训练
在执行神舟十四号任务中,作为指令长的陈冬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和专业技能。他带领乘组团结协作,圆满完成3次出舱作业、1次太空授课等任务。而最新一次他对自己要求的全面提升又代表着什么?陈冬解释说,首先与空间站是复杂的三舱构型系统有关。
陈冬:神十四的时候我带的是我同批的战友,他们都有很长时间的地面训练的经验,那么这一次带的是三批的新同志,他们的地面训练时间并不长,所以我觉得责任会更大,压力也会更大,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,还要关注我们乘组的分工、工作的进度,包括任务的重点难点等等,压力很大。但是就像我说的,我对自己要求要全面提升,也通过任务能够对我有更上台阶的要求。
这同样意味着要超越自己,对极限的突破。涓涓细流汇成海,点点纤尘积就山——陈冬的量变到质变在于,随着认知经验的积累,身体心理不断变强,这样就会聚集到更多能量,获得更多动力。
陈冬:纪录是他的能力所能支撑他达到的最佳状态,把事情做到了极致,达到巅峰,但是我觉得没有到顶峰,我们只是在通向顶峰的过程中再创造的纪录。自身变得强大了,水到渠成,可以去超越极限。我们始终是在说突破极限,我觉得动力来源有很多方面,比如说不服输的劲头,对实现梦想的渴望,对责任使命的担当等,只要朝着我们的目标去拼搏努力,动力是不竭的,会帮助我们去突破极限。我也非常期待能够在神二十任务有更多的突破。
在神舟二十号任务中,航天员们不仅训练了从气闸舱出舱也训练了从节点舱出舱。
陈冬:因为节点舱它比较小,会带来很多问题,小有小的好处,小也有小的不利因素,它的好处就是空间小,航天员在里面是漂浮状态,受限会小一些。我想到哪,很快就能够去到相应的位置,像大的时候就不行了,就比较空旷,它不太有利的地方确实是很挤。进出舱门首先就会要比其他舱困难一些,它的口径要小一些。出去之后,它的设备安装也是跟其他舱不太一样的,也是有差别的。就像一开始我们神十二、神十三从这边去装这些设备的时候,也是有很大的挑战的。
陈冬在开展训练
这样做的目的正是根据作业点位置来选择从哪儿出舱。此外,本次任务中,还将完成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经营好“太空菜园”,陈冬透露,在空间站内的这片小小绿洲中将加入一个全新的模块,这样的新装备会使得它们的自动化程度更高。
陈冬:需要我们人为介入的要少了很多,它里面系统配置的有风机、泵、养料,对它的研究也会有非常多的设备,测它的叶绿素,噪音对它的影响,可能原来我们仅仅是为了种一个菜种,现在更多的是为了研究,一个小型的循环系统。
多了一个小模块,太空菜园里的小麦、生菜、番茄的成长会更有规律,不仅如此,这种种植模式对未来人类向深空挺进也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陈冬:它这个系统现只是说把它做成一个小型模块,实际上我感觉将来真的有可能用在我们的月球基地或者是探火上,因为它目前是做一个小模块,但是它的前景就是为了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,闭环的生物链,是为了后续的我们深空探测做一些研究。
不同于以往的圆形标识,本次任务的标识是一个三角形。在陈冬看来,三角形是非常稳定的一种构型,就像他和02陈中瑞、03王杰的状态,经过长时间的地面训练,大家都很熟悉,也非常有默契,大家向着一个目标在努力,步调一致。
陈冬:我觉得拿跑步来举例子,一开始我们乘组在一块训练的时候,我们跑步,虽然大家在一起跑,你跑你的我跑我的,你左脚落地,我是左脚刚抬起来,你是吸气,我是呼气,大家的状态是不一样的,但是跑着跑着,大家一起呼吸,在跑步的状态下会觉得很轻松,因为没有干扰,大家呼吸很顺畅;一开始跑5公里会觉得很累,后面跑5公里大家能够步调一致去跑,慢慢就觉得很轻松。
陈冬说,在太空中看地球时,最喜欢的就是找祖国,可以看很长时间,说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,从西边金黄的沙漠,然后逐渐向绿色转变,进入到祖国东部时,河流和湖泊的绿色青翠动人,这些画面,他们每天都要看到很多遍,却怎么也看不够。
陈冬:我们在天空就是那只风筝,我们线的那一头始终是在祖国的手中,所以虽然我们是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轨道去运行,但是真的感觉祖国离我们很近,放眼宇宙的时候很深邃,地球很亮,但是在地球里面,我最关注的是祖国,祖国是照亮一切的光,一直吸引着我的目光,这种想念也会化作我完成任务的动力,把我们的天宫空间站照料好。
心至苍穹外,目尽星河远。莫道英雄桑榆晚,百年飞天梦终圆。仰望星空,我看见了你,星辰为你披上华美的袍,月光为你铺就银色的路!致敬航天员![比心]
陈木摧
从种种迹象表明,陈冬可能是中国登月第一人
谢棠
祝神州二十号飞天成功,凯旋而归,向伟大的航天员致敬[点赞][点赞][点赞]
皮蛋瘦肉
陈冬,陈中瑞,王杰,请记住他们的名字,待英雄凯旋而归[点赞],陈冬真不是一般的牛,第三次飞天了[点赞]
夏秋
期待已久,感恩遇见,我在这里等你好久了。
逍遥侠
疯狂探索太阳系和银河系吧[呲牙笑][大笑]
小南瓜
九天揽月,环宇数星,向咱家数星客们致敬[鼓掌][鼓掌][鼓掌]
a珊 珊
陈冬真牛!不是一般的牛,第三次飞天了[点赞][点赞][点赞]
死而无憾
三人出征太空,俩河南老乡[鼓掌][鼓掌][鼓掌]陈冬 陈中瑞 [点赞][点赞][点赞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