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行年代中,小镇文青的宿命之死

颢东看文学 2025-04-22 15:27:01
我的私人书单 ◻️《法比安[搜索高亮]》 ◻️埃里希·凯斯特纳 著 · ◻️春日寂静的夜晚,四个小时,我好像走过了法比安并不激烈也不漫长的一生。 · ◻️一个文史博士,在彼时动荡不安的欧洲只能获得小广告员的职位,每月领着微薄的270马克,过着贫穷却平和的生活。 · ◻️当社会中的许多人,高学历不能带来好生活,我们是否就该反思一下,这个世界怎么了? · ◻️经济下行,一切都在萎缩。 · ◻️不仅是薪水在萎缩,还有食物、社会对人的需求、人对社会的希冀与期待,以及从前明明可以水到渠成,而今只能以各种扭曲了的面目示人的欲望和对抗。 · ◻️在这样一个鬼魅横行的萧条德国,或许我们从法比安的视角向外看去,见到枪械对射、酗酒滥交都不稀奇;人们为了生存进行的出卖和背叛也不稀奇;法比安最好的朋友溃散于“发了烧的欧洲”这种绝望的背景,在爱情消逝、事业受阻后愤然自戕,也不稀奇…… · ◻️可那时法比安还活着,孤独却和善地活着。 · ◻️“乐观主义者一定会绝望。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,我不要紧。” · ◻️法比安也经历了困窘、贫寒、寂寥和无望,对着自己太阳穴开枪的人却始终不是他。 · ◻️我常常会有一种感觉,与更加入世且挣扎在此间的其他人相比,法比安更像个漠然的旁观者。 · ◻️换句话说,法比安缺少“在场感”。 · ◻️他饱受讥笑与嘲讽,但是你可以感觉到,他并不在意,仿佛听见这些词句的人并不是他; · ◻️他丢了工作,失去了爱人,当然也会有痛苦,可是那种痛苦的体量和浓度,更像站在岸上观望远处的另一个人,而非法比安自身。 · ◻️他的这种疏离使得一切苦痛好似流水流经导管,过去也就过去了,而后,心碎也能过去。 · ◻️我觉得与其说法比安豁达自在,毋宁说他在等待。等待一场大火,烧尽这所有,而后毁灭,或者涅槃。 · ◻️然而法比安还是死了,在我认为故事会有一个中正平和的结尾时,不会水的法比安死于搭救落水的男童。 · ◻️讽刺的是,男童游向岸边。 · ◻️旧时代死了,新时代在浮潜,能不能活下来,作者没有写。 · ◻️法比安死了,死于一场几乎没有意义的拯救。 · ◻️这才是这个故事最让人悲哀的地方,让人想嚎啕大哭都不知该向何处去。

0 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