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60岁后体重超标反而更长寿?一位老人活力逆袭的故事告诉你:最佳体重值究竟是多少,你达标了吗?”: 前几天来了一位患者,年约65岁,身体略显臃肿,步伐却比想象中轻快些。他拄着拐杖走进诊室,坐下时微微喘气,脸上却带着笑。 患者告诉我,他退休后日子过得悠闲,每天就是看看电视、喝喝茶,活动少了,体重不知不觉涨了十多斤。 家里人总说他胖得走路都费劲,可他却觉得自己没什么大毛病。直到前段时间,他突发奇想去爬附近的小山,结果一口气爬到山顶,连气都没怎么喘。 回来后,他还兴冲冲地跟老伴炫耀,说自己比年轻时还有劲儿。这让他纳闷:都说胖了对身体不好,怎么自己反倒觉得精神头更足了? 他说着说着,眼里闪出好奇的光,想知道这体重到底是怎么回事。 带着他的疑问,我决定聊聊老年人体重和健康那点事儿,看看这“最佳体重值”到底藏着什么门道。: 人到60岁后,身体悄悄起了变化,新陈代谢慢下来,肌肉少了,脂肪却容易堆起来。 研究发现,老年人的理想体重指数,也就是BMI,建议保持在20到26.9之间。比起年轻人常说的18.5到23.9,这个范围稍微宽松了点。 咋算呢?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,单位是公斤和米。举个例子,一个1.6米高的人,体重51到68公斤都算正常。 科学家说,这个范围内的体重跟老年人活得久、病得少关系挺大,尤其比瘦得像竹竿更靠谱。可为啥适度胖点反倒好?原来,年纪大了,身体需要点“储备”。 脂肪不光是累赘,还能在生病或摔倒时当缓冲垫。肌肉和骨头随着岁数增长慢慢流失,适量的肉能帮着撑住身体机能。 研究还发现,BMI在25到26.9的老年人,免疫力可能更强,扛病能力也不错。不过,胖过头可不行,太重了心血管和关节就得喊疼。 所以,这里的关键是“适度”,不是让你敞开吃。那体重咋变得不听话呢?上了年纪,新陈代谢跟不上,热量烧得慢,稍微多吃点就囤起来。 加上腿脚不便,活动少了,肌肉自然缩水,脂肪趁机占上风。还有,牙口不好、胃口差,吃东西挑剔,营养不均也可能让体重忽上忽下。 生活习惯也掺和进来,比如老伴做饭油多点,或者退休后闲得没事总想吃零食,这些都推着体重往上走。 有人听过“瘦就是健康”的说法,觉得减肥是万能药,其实不然。对老年人来说,盲目掉肉可能把营养也带走。骨头脆了,力气没了,反而容易生病。 专家常说,60岁后别盯着体重秤上的数字死磕,均衡吃喝比啥都强。还有人信“节食能长寿”,结果饿得头晕眼花,这可不是正道。 科学点看,健康靠的是养分够不够,不是光看瘦不瘦。想管好体重,动起来是个好办法。每天散步半小时,或者打打太极,能让肌肉醒过来,骨头也硬朗些。 吃东西得讲究,多啃点水果蔬菜,少碰油腻腻的炸鸡。蛋白质别忘了,鸡蛋、瘦肉、豆腐都能补上。定期去查查身体,血糖血压心里有数,早发现问题早处理。 心情也得放轻松,跟老朋友聊聊天,少点烦心事,体重自然稳得住。:管好体重有妙招,顺口溜来帮你瞧:多走路,勤活动,少油糖,吃得齐, 水果菜,天天啃,查身体,别偷懒,笑口开,心舒畅,健康寿,乐无边。
“60岁后体重超标反而更长寿?一位老人活力逆袭的故事告诉你:最佳体重值究竟是多少
安恒远养护说
2025-03-16 18:39:30
0
阅读:1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