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,我在书店开了一场深夜讲座,讲自己这些年“不务正业”的“成L之路”。
感谢咸鱼页总会“不学无术酒吧”&二囍老板的邀请,我才有机会回溯自身、回头整理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媒体从业历程。关于热爱“不务正业”这件事,我还特意找来2008年我在接受TVB新闻节目采访的古早视频在分享会现场播放,在过去与现在之间,搭建出一条神奇的时光隧道。
“身边的同学跟老师,会否觉得你不务正业?没关系,你有自己的路要走,勇敢跟大无畏很重要,只要是理想,都值得被尊重。未来是在你自己手中的,你可以自己去选、自己去走,而一切都是有选择的。”我真的被08年自己说的这番话打动了,二囍后来说,他也很被这条视频触动,原来我一直都在践行当年说的话。
这个分享会的初衷,起源于一部关于追梦的港产片《填词L》。L,其实就是一个Wannabe的过程,你想成为某一类人,但你并不是,你甚至未必能实现你的梦想,但有梦的人,就已经足够幸福。所以,恭喜所有还在认真发梦的人,因为曾经有你的执拗故事,才有我。所有追梦的人,都不是一条咸鱼。
从初一在校运会采访开始,原来我已经踏上“记者L”这条不归路那么久了。我发现,每一次只要采访的时候,不管我那天状态有多萎靡不振,只要访问一action,我马上就能到达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。成为一名记者,采访形形色色不同的人,也让我这种羞于打开话匣子的i人,有了跟陌生人聊天的勇气。
一日记者,终身记者。“记者魂”,其实就是要找别人看不见的angle(角度),去报道你的内容。做媒体最棒的一点是,你可以对这个世界,永远抱有好奇心,并且用自己手里的笔,温柔地改变这个世界;你也可以不用困在一成不变的世界里、面对一模一样的工作,而是可以每天都进入到全新的叙事当中。
为了做记者、做杂志报纸、做电台电视、做主持,我可以去到几尽?我不认为我的故事,对听众有多少实际参考价值,毕竟可能不会每个人都像我这般疯狂,花二十年坚持追一个梦。但在这个“成L之路”的过程中,我也慢慢找到了自己“L来L去”的乐趣。随着时代的变化、世代的变迁,我依然还是迷信文字的可能。
现场有一位年纪相对比较大的观众阿姨,白天的职业是牙医,晚上则到书店听讲座。这大概是我最羡慕的生活状态:有一门营生养活自己,同时又能保持文艺的触觉。而牙医老师对我的评价,我也非常喜欢:“他是一个有超能力的人,他的讲演很有画面感。王击凡用他的笑声,就可以震碎别人的心门!”
张敬轩先生教会我的一点是:你永远可以在讲自己想讲的话的同时,也要用别人愿意聆听的方式去讲,从而达到双赢。很感谢各位听众来听我絮絮叨叨一整晚,在对谈的过程中,我也在大家身上,学习到了很多意料不及的东西。这是一个理想与现实交织的追梦瞬间,希望这个世界,真的能变得更美好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