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朝简史—汉元帝刘奭前47-43年
迎叶说历史
2024-12-09 16:23:14
初元二年(前47年),乐陵侯史高凭借外戚的身份主管尚书事务,前将军萧望之、光禄大夫周堪做他的副手。萧望之是著名的儒者,他与周堪都因为曾是皇帝的老师而蒙受旧恩,汉元帝很信任他们,多次在闲暇时召见二人,谈论治乱之道,陈述治国大事。
萧望之推荐皇族中精通儒家经典、品行端正的散骑、谏大夫刘更生担任给事中,又与侍中金敞一起在元帝身边辅佐并纠正过失。这四人同心协力,谋划商议,用古代的制度来劝导元帝,提出了很多想要纠正的朝政问题,元帝也很倾向并接纳他们的意见。而史高不过是在职位上充数罢了,由此与萧望之产生了矛盾。
中书令弘恭、仆射石显,从汉宣帝时期就长期掌管朝廷机要事务,熟悉法律条文。元帝即位后经常生病,因为石显长期主管事务,又身为宦官没有外部的党羽,精明专一值得信任,于是把朝政托付给他,石显为人乖巧聪慧,熟悉政务,能深刻领会皇帝隐秘的意旨,内心却阴险狠毒,擅长用诡辩之术来中伤他人,;他也与车骑将军史高相互勾结、表里为奸,议论朝政时常坚持以往的惯例,不依从萧望之等人的主张。
萧望之等人对许氏、史氏外戚的放纵行为深感忧虑和不满,又痛恨弘恭、石显专擅朝政大权,于是向元帝建议罢免中书宦官, 由此他们与史高、弘恭、石显的矛盾大大加深了。元帝刚刚即位,为人谦逊礼让,对于更改旧制很慎重,所以这个提议讨论了很久也没能决定下来,结果把刘更生外放担任宗正这一职务。萧望之、周堪多次举荐著名的儒者和优秀人才来充任谏官,会稽人郑朋暗中想攀附萧望之,就上书告发车骑将军史高派门客到郡国谋取私利,以及许氏、史氏子弟的罪过。萧望之开始接见郑朋时,很用心地接待他;后来知道他是个邪僻不正的人,就坚决不和他往来了。
郑朋心怀怨恨,便转而投靠许氏、史氏,把之前告发许氏、史氏的那些事都推到周堪、刘更生身上,弘恭、石显让郑朋、华龙二人告发萧望之等人谋划要罢免车骑将军史高,疏离、斥退许氏、史氏的情况,等到萧望之休假外出的日子,让郑朋、华龙把奏章呈上。
元帝因萧望之做我的老师八年,赦免萧望之的罪过,收回前将军、光禄勋的印绶;周堪、刘更生也都免去官职,贬为平民。后元帝下诏赐给萧望之关内侯的爵位,让他担任给事中,只在初一、十五入朝拜见。
萧望之的儿子散骑、中郎萧伋[jí]也上书为萧望之之前的事申诉,弘恭、石显建议元帝他在牢狱里受些委屈,来消除他的愤恨不满之心。
历史故事 汉朝历史
0
阅读:0